首頁>聊城頻道>內容詳情

強化科技供給 聊城科技局構建全鏈條生態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

2025-08-21 17:33:30 大字體 小字體 掃碼帶走
打印

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  于大龍 李云聰

8月21日,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記者在聊城市舉辦的《聊城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》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了解到,近年來,聊城市科技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持續強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技供給,有力激發了制造業企業創新動力,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提升。

聊城市科技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王相東同志介紹,聊城市科技局為助力制造業強市建設,從梯度培育體系構建,創新平臺矩陣打造,創新攻關機制,深化產學研合作等四個方面,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。

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,聊城市創新打造初創企業—科技型中小企業—高新技術企業全鏈條梯度培育體系,精準施策、分層助力,推動制造業企業向而攀、向而行。在政策激勵方面,實施差異化補助政策,錯年撥付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3-10萬元資金支持;在培育機制方面,建立動態培育庫,重點篩選具有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培育,比如山東中科潤晶新材料有限公司、山東佳倍德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等,截止目前,已完成887家企業入庫并取得編號;在服務保障方面,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,通過專家指導、資源對接等方式,幫助企業完善創新體系、提升研發能力。比如,波米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建立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機制,連續多年保持50%以上的研發投入強度,成功攻克了芯片封裝材料多項“卡脖子”關鍵技術,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2025年成功助推156家企業獲得省級財政補助1560萬元,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疊加效應和創新示范效應。

圍繞聊城市12條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,系統構建“重點實驗室+新型研發機構+技術創新中心+院士工作站”四位一體的創新平臺體系。通過實施“建強一批重點實驗室、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、提升一批技術創新中心、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”的梯度建設方案,配套出臺專項扶持政策,對建設創新平臺的制造業企業給予50-200萬元梯度獎補,有效推動創新要素向產業鏈關鍵環節集聚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山東省顯示與集成電路用聚酰亞胺材料、山東省新能源商用車安全與節能、山東省高性能銅基新材料等省級重點實驗室12家,山東智連共同體軸承科技有限公司、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波米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,其中今年重點指導東阿阿膠集團成功創建2家省級院士工作站,實現創新平臺數量與質量雙提升,為產業鏈創新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

聚焦產業發展的“卡脖子”技術難題,創新構建“企業出題、政府立題、院所解題”的三方協同攻關體系。通過推行“揭榜掛帥”競爭機制和“無償資助”支持方式,重點突破12條產業鏈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,比如針對新能源汽車對壓延銅箔高撓曲、耐疲勞等性能的需求,支持中色正銳(山東)銅業有限公司研發高撓曲耐疲勞微合金箔材,打破國外對這項技術的壟斷,解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位關鍵材料“卡脖子”問題,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配套設立專項扶持資金,對承擔省科技重大專項的單位給予30%省撥經費配套支持,單個項目最高獎勵100萬元。近三年來,累計實施省級重點研發項目100余項,爭取各級財政支持超3億元,有效帶動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突破10億元,推動產業鏈創新能級持續提升。

聚焦科技成果轉化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,創新打造“需求導向-精準對接-政策賦能-落地服務”全流程工作機制。通過設立產學研合作專項引導資金,對校企聯合攻關項目給予梯度補貼,給予每個申報單位不高于合同實際支付金額的30%,最高不超過100萬元;創新實施“科技副總”柔性引才機制,推動高校院所人才資源向企業一線流動;配套出臺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政策,對重大產業化項目給予20萬-100萬元階梯式獎補。該體系運行以來,已促成新能源汽車智能控制系統、高性能有機硅皮革關鍵制備技術等50余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,帶動企業新增產值超5億元,為聊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創新動能。

速豹新聞網·山東商報編輯:于大龍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嘉鱼县| 定兴县| 韩城市| 东阳市| 万安县| 江油市| 顺平县| 平舆县| 湖口县| 买车| 治县。| 南乐县| 苗栗县| 宁夏| 合江县| 庆安县| 临汾市| 石河子市| 宜昌市| 河间市| 泽库县| 南投市| 云林县| 梨树县| 蒙自县| 新营市| 胶州市| 安义县| 清原| 阿克苏市| 托克托县| 永和县| 靖江市| 弋阳县| 嘉禾县| 历史| 博乐市| 河北省| 通许县| 无锡市| 长寿区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