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獲悉,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,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創新力量、培育創業英才的重任。近日,在剛剛落幕的第八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現場總決賽中,聊城市技師學院的創新項目《安坐無憂——銀發老人安全智能防摔椅設計領航者》,憑借其卓越的創意與實用價值,榮獲全國總決賽中職學生組一等獎,為聊城市創新創業教育再添亮麗篇章。為此,聊城市政府新聞辦于6月16日召開“匠心筑夢·技創融合”主題記者見面會。
會上邀請到聊城市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專業教師劉燕,也是本次創新創業大賽國賽一等獎獲獎團隊的指導教師,分享指導團隊斬獲國賽一等獎的寶貴經驗,以及研發項目在市場落地與成果轉化方面的相關情況。
賽事指導方面,本次大賽的核心突破在于實現了“專業技能”與“創業落地”的深度融合,主要經驗有三點:
專業筑基,創新為魂。聊城市技師學院始終堅持“職業教育與產業同頻”的理念,將傳感器技術、電子電路設計技術、三維建模設計技術、物聯網技術等專業技能,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方案。項目融合物聯網技術開發的智能防摔輪椅,并非空談概念,而是專業技能的綜合實踐,這正是打動評委的關鍵。
學生主體,教師引路。教師團隊的定位是“教練員”,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市場調研、技術測試、原型制作等全流程。我們始終堅持“學生主場”原則,查閱文獻、元器件調試等環節均由學生主導完成,“做中學”的模式讓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。
產教融合,真題真做。在企業調研中,團隊發現了行業難題,聊城市中醫院提供的老年人摔倒案例,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加工場地,校企雙導師全程參與讓項目更具實戰性,這也是賽事評審的重要加分項。
在市場轉化方面,項目已完成從概念到落地的關鍵突破:目前智能防摔輪椅樣機已通過技術測試,達到預期性能指標,并在康復醫院及黃山路社區養老中心進行試用。用戶反饋顯示,設備的跌倒識別準確率較高,應急緩沖效果顯著,獲得老年用戶認可。試用過程中收集的反饋,為下一階段研發改進提供了明確方向。
下一步,團隊將從技術再升級、商業模式、社會效益三個維度進行應用轉化。
技術升級方面:通過模塊化設計,降低30%制造成本,同步提升電池續航能力。
商業模式方面:采用雙軌運營體系,推出基礎款與旗艦款,覆蓋不同消費群體。
社會效益方面:繼續深化產教融合,打造“校中廠”模式,接到訂單后由學生在實訓基地參與組裝與測試,按企業工藝標準在學生中培養核心技術人員,實現“教學-生產-就業”的閉環;同時,計劃在用戶服務中心與售后服務環節雇傭貧困家庭人員及殘疾人員,通過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,同步提升產品的社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