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 李云聰 聊城報道
山東商報·山海新聞獲悉,6月6日,聊城市召開“魯醫健康說”主題兒童保健專場新聞發布會,聚焦兒童健康重點問題,通過開展婦幼保健機構兒科服務能力提升行動、建設兒童友好醫院、開展兒童健康教育工作,全力守護兒童健康。現場邀請了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蔣鴻鵬同志,分享兒童體重健康管理的科普知識。
近年來,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,讓很多家長憂心。作為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,應當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體重呢?蔣鴻鵬主任圍繞“識別”“危害”和“干預”三個方面,分享一些兒童體重健康管理的科普知識。
2歲以上的兒童應用的是體重指數BMI這個評判標準。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,但判斷兒童肥胖的標準比成人更復雜,不能簡單地套用成人BMI標準,必須考慮年齡和性別因素。這個比較專業,建議由醫生進行評判。當然,家長也可以通過孩子一些生活中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有肥胖風險,比如孩子是否偏愛高糖、高油、高鹽的零食、快餐和含糖飲料?是否進食速度快、食量大、容易餓?是否不喜歡運動,稍微運動就氣喘吁吁,大汗淋漓,或者頸部、腋窩、大腿根部皮膚發黑,有黑棘皮分布?如果有以上表現,再加上父母有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家族史,咱們的孩子很可能就面臨肥胖風險。
肥胖的危害顯而易見,比如會大大增加兒童未來患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,過重的身體負擔可能導致骨骼發育異如如扁平足、膝外翻/內翻,影響運動能力,嚴重肥胖甚至可能干擾正常的性發育進程,比如女童乳腺早發育、男童骨齡增大等。另外,肥胖兒童容易因體型遭受同伴嘲笑、排斥或起綽號,導致自卑、焦慮等負面情緒,自信心受挫,影響社交技能發展。
在飲食方面:一是家庭烹飪少用紅燒、醬燒、油炸,多用蒸煮涼拌的方式。進餐時可以引導孩子調整一下飲食順序,比如先喝湯、吃蔬菜,然后再吃主食和肉類,每一口食物可以咀嚼15下再吞咽,避免進食速度過快,這樣就能避免高熱量的主食和肉類攝入過多。二是每周可以有1天完全避免油炸食品,多采用清蒸、微波、清燉的方式,這樣就能把孩子一周的脂肪攝入量降低下來。早餐盡量包含雞蛋/牛奶,正餐保證魚蝦豆類等優質蛋白;多吃深色蔬菜如胡蘿卜、西紅柿、西蘭花等,多吃蘋果、梨、牛油果等低糖水果,少吃香蕉、葡萄、荔枝、榴蓮等高糖水果。三是精制的白饅頭、白米飯可以用一部分粗糧去代替,比如玉米、窩窩頭、雜糧飯等。用水果、堅果替代薯片糖果,盡量減少零食攝入。
在運動方面,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進行不少于1小時中等強度的活動,如快走、跑步、騎車、球類、游泳等,運動強度以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為宜。把運動融入生活,比如步行/騎車上學、幫忙做家務、多進行戶外活動。嚴格控制看電視、玩手機、平板電腦等電子屏幕時間。建議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,2歲以上兒童每天不超過1小時,且越少越好。鼓勵用閱讀、搭積木、做手工、戶外游戲等替代靜坐。
最后,特別提醒廣大家長:兒童肥胖問題,越早發現、越早調整生活方式,效果越好,對孩子健康的長期影響越小。另外科學減重是底線,切勿自行給孩子使用成人減肥藥或采取極端的節食方法!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體重狀況有擔憂或疑問,建議尋求專業的兒童保健或營養方面的咨詢指導。